查看原文
其他

好学习、求向上 | 4个时机运用思维导图教学

信息化教学创新 2022-08-16

点击上方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订阅本刊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可视化工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运用思维导图呢?


时机1:边阅读边绘图

  在阅读学习材料时,我们往往需要通过阅读一长段文字内容,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其中心思想。在阅读的同时,就可以让学生边把文字内容的关键点概括,根据关键点之间的关系进行连接,并最终形成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在阅读时不断进行关键词的归纳提炼,构建知识结构,加深理解记忆;在阅读结束时,也同时形成了自己整理出来的思维导图,材料的脉络也就变得清晰了。

  例如:学生在学习文章《高效记忆一本书》时,通过在阅读过程中,将每一个关键词记录下来,并连接成思维导图。如此,在阅读结束时,高效记忆一本书的步骤与注意事项也就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了。


时机2:归纳总结

  在课堂归纳总结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节课学习的每个零碎的知识联结起来,形成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知识结构。如此,学生得以梳理该节课所学内容,建立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学生可以绘制自己最满意的思维导图或直接使用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作为最终的课堂笔记保存,总结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预备今后复习之用。

  例如:在数学“全等三角形”这一章学习的总结中,通过把每一节的每一个知识点归纳为关键信息,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结,并在学生脑中建立知识结构,逻辑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明了,从而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有更全面及深层次的理解。


时机3:复习巩固

  学习并非一味地往前冲,有时适当停下脚步进行复习,才能确保学过的知识得以巩固。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在中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对我们的记忆、复习、巩固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 “传统的线性笔记,存在以下缺点:关键词模糊。我们靠关键词记忆和联想,但关键词埋没在大堆文字中,分散在不同页面上,相互之间联系断裂。不易记忆。一般靠死记硬背来记忆。浪费时间。大量文字记录了不必要的内容,寻找关键词同样浪费时间。不能有效刺激大脑。一般只利用了左脑功能,右脑被闲置了。”

  上面材料,是不是挺难记?换成下面这个图呢,效果是不是好很多?


时机4: 扩散思维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它让学生从一个点出发进行多维度的扩散,借助于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来实现,它借助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联系打开思路,通过因果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自由联想等形式进行扩散,从而有效扩散学生的思维,得出更多的观点,找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在问题解决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

  例如:当课堂上讲到苏轼的时候,学生可以想到《明月几时有》,也可以想到《密州出猎》这些作品;同时我们能想到的还有北宋的政治制度,苏东坡曾经的遭遇;我们还能想到东坡肉这种美食,以及东坡酒、东坡的政敌王安石、苏门三位文豪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想到的关键信息汇总到思维导图里面,就可以及时地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记录下来。

以上4个思维导图的运用时机,

你都抓住了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